首页  >  志愿填报 >  院校大全  >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学校概况

  • 湖南
    所在省份
  • 长沙市
    所在城市
  • 1958
    创建时间
  • 30000
    学生人数
  • 20
    硕士点
  • 6
    博士点
  • 公办
    办学
  • 48:52
    男女比例
学校电话:0731-85623099 学校官网

学校介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毗邻省政府,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388亩,拥有一个占地7万多亩的实验林场(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校内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办学前身之一是1958年在长沙成立的湖南林学院。1963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湖南林学院迁至广州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陶铸同志亲自为学校确定校址,勾画蓝图,并题写了校名。1  
显示全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毗邻省政府,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388亩,拥有一个占地7万多亩的实验林场(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校内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办学前身之一是1958年在长沙成立的湖南林学院。1963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湖南林学院迁至广州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陶铸同志亲自为学校确定校址,勾画蓝图,并题写了校名。1970年,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省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1978年学校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1981年学校迁往湖南省株洲市。2000年,原湖南林业学校和湖南林业技工学校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转为湖南省和原国家林业部共建。2003年,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办学主体迁往长沙,实现了历史性回归。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与原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教学单位,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特色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9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1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6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5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1个,农业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现有教职工233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96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国家优青等国家级人才16人,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人才、芙蓉学者、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湖南智库领军人才等100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5个、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16个。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专科学生2.6余万人,研究生5500余人。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21万多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拥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建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60个。图书馆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实体馆藏总量248.6万册(件);各类数据库总库60个,电子期刊5.1万种累计96.3万册,电子图书累计206.5万册。
  近年来,学校主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十三五”以来,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湖南光召科技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团队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9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40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600余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1.11亿,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46项;获授权专利1099件,其中,国际、国家发明专利739件;在SCI、EI、SSCI、CSSCI、CSCD及学校遴选的权威(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14部。学校主办4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刊,《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学校先后与25个国家(地区)的9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科研合作、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师资进修培训、学生联合培养、学生交换访学、专业实践及游学等多形式对外交流。与英国班戈大学联合举办了湖南省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学校成立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大学联合研究中心,主导“一带一路”热带干旱经济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十三五”以来,学校累计共派出1181名学生赴国外(境外)交流学习,2021年学校国际学生共有112人,覆盖博士、硕士、本科和访学各层面,学历生比例达到84%。
  建校60余年来,学校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和“包容、诚朴、坚毅、公允”的校风,栉风沐雨,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立足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林兴林为己任,全面贯彻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学校“三四五”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教育国际化水平,确保学校位列省属高水平大学第一方阵,奋力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2022年12月更新) 收起

院校分数线

显示全部院校分数线

院校设置

      截至2014年6月,该校设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北京教学点等20院1系1部 。

序号 专业名称 层次 科类 学制 办学地点
1
环境设计 本科 艺术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2
产品设计 本科 艺术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3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长沙校区
4
音乐表演 本科 艺术文 四年 长沙校区
5
农林经济管理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6
法学 本科 文史 四年 长沙校区
7
汉语言 本科 文史 四年 长沙校区
8
行政管理 本科 文史 四年 长沙校区
9
保险学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10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11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教育实验班)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12
国际商务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13
会计学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14
金融学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15
旅游管理(旅游信息化技术与管理)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16
旅游管理(国际旅游管理)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17
旅游管理(游憩与公园管理)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18
酒店管理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19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20
市场营销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21
物流管理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22
会展经济与管理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23
物流管理(国际教育实验班)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24
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专业)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25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专业)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26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专业) 本科 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27
朝鲜语(韩语) 本科 外语文 四年 长沙校区
28
俄语 本科 外语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29
法语 本科 外语文 四年 长沙校区
30
日语 本科 外语文 四年 长沙校区
31
英语 本科 外语文理 四年 长沙校区
3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本科 体育理 四年 长沙校区
3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34
材料化学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35
测绘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36
城乡规划 本科 理工 五年 长沙校区
37
地理信息科学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38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39
应用物理学(光电子)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40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4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42
工程管理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43
工程力学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44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45
环境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46
环境科学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47
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48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4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50
建筑学 本科 理工 五年 长沙校区
51
交通运输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52
林产化工(天然产物化学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53
林学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54
林学(经济林)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55
森林保护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56
木材科学与工程(生物质材料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57
木材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与应用)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58
木材科学与工程(木制品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59
木材科学与工程(木结构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60
汽车服务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61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62
软件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63
森林工程(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64
生态学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65
生物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66
生物技术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67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68
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69
粮食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70
通信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71
土地资源管理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72
土木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73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74
物流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75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76
园林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77
风景园林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78
园艺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79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80
自动化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81
工业设计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82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 理工 四年 长沙校区
83
艺术设计 专科 艺术文理 三年 北京教学点
84
电子商务 专科 文理 三年 北京教学点
85
会计电算化 专科 文理 三年 北京教学点
86
商品花卉 专科 文理 三年 北京教学点
87
酒店管理 专科 文理 三年 北京教学点 

专业特色

      截至2013年5月,该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国家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

2014年该校新增翻译硕士、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物学、林业工程、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

博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

生物学、林业工程、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
      法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林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工商管理、设计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二级学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发酵工程、果树学、林业经济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点:

翻译、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林业工程、环境工程、食品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生物工程)、农业推广(园艺、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林业、农业机械化、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信息化、食品加工与安全)、风景园林、林业。

国家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

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保护学

国家重点学科:

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生态学

湖南省重点学科:

林业工程、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生态学、设计学。

      截至2013年5月,该校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设有69个本科专业,其中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湖南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基础课示范性实验室,4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管理专业点:林学、环境科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园林、旅游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土地资源管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态学。
      湖南省特色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环境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土地资源管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林产化工、旅游管理、市场营销、林学、园林。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植物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林业技术试验中心、林业生物质材料加工工程中心、现代物流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
      省级基础课示范性实验室:物理实验室、测量实验室等。           

类型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批准时间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批准时间
国家精品课程
木材学
吴义强
2008
大学英语
邓联健
2009
湖南省精品课程
工程力学
罗迎社
2006
大学英语
邓联健
2008
木材学
吴义强
2008
林业遥感
林辉
2006
普通生态学
项文化
2006
体育
刘佳
200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周训芳
2007
经济林栽培学
张日清
2007
材料力学
罗迎社
2008
电路分析基础
吴舒辞
2009
供应链管理
王忠伟
2009
食品原料学
李忠海
2009
基础英语
张沉香
2009
植物组织培养
谭晓风
2010
旅游景区管理
钟永德
2010
-------------- -------------- --------------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