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填报 >  院校大全  >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学校概况

  • 山东
    所在省份
  • 济南市
    所在城市
  • 1950
    创建时间
  • 35559
    学生人数
  • 34
    硕士点
  • 15
    博士点
  • 公办
    办学
  • 27:73
    男女比例
学校电话:0531-86182201 学校官网

学校介绍

  办学历史沿革
  学校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师范馆。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1952年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70年9月,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4月,迁回济南。1981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同年8月,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年3月,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20年,学校入选山东省  
显示全部
  办学历史沿革
  学校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师范馆。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1952年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70年9月,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4月,迁回济南。1981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同年8月,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年3月,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20年,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完备
        目前,学校在历下区和长清区两地办学,总占地面积近3850亩(约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设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山东省大数据实验室、6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其中1个示范中心)、7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6个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国家外国专家局 教育部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山东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山东省与特定国家或区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等77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培训机构。图书馆建筑面积61369平方米,馆藏纸质书刊346.94万册、电子图书141.67万册、数据库193个。
  学科门类齐全
        现有21个学院(部),67个招生本科专业,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十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学位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6个学科进入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行列,其中2个学科入选“高峰学科”建设项目;另有1个学科入围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建设行列。13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等次,为山东省属高校最好成绩。23个学科上榜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4个学科居省内第一,8个学科列省属高校第一。在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中,连续5年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2021年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9位。学校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2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4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学校成立基础教育集团,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是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校园,先后分别被授予中国百强中学、中国百强小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篮)球特色学校、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是2005年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13年迁址青州市办学,201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潍坊理工学院。历山学院现有在校生1300余人,已培养14届毕业生20290余人,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教学成果丰硕
  承担教育部“质量工程”全部类别项目;4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65门;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1个;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国家级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项目各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278项。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称号。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教师教育特色鲜明
  坚守师范教育特色,建立起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教育类型齐全的教育体系,形成从培养教育学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研究一体化的教育理论人才培养体系,是全省同时拥有这2个培养体系的唯一高校。牵头成立黄河流域“三省一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院、山东省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全省最早承担“国培计划”的高校。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成果显著,获奖总数居省属高校首位。体现教师教育特点和优势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填补山东省空白。
  育人质量过硬
  建校以来,培养50余万名合格人才,其中包括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以及许多严谨求实的科学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搏击商海的企业家。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山东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挂靠学校;学校获评省级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工作示范高校、理论宣教基地、高校党建研究基地、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省“干事创业好团队”1个、全省“抗疫榜样”2个、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扶贫典型项目1个。近年来,学校3次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连续26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学科竞赛成绩列全国高校第87位、师范类院校第4位。多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3次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校获先进集体奖;连续三届入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并获得一等奖多项。连续7次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连续五届获得残奥会冠军,连续14次获中国大学生女子排球锦标赛和超级联赛等全国赛事冠军。
  师资队伍精良
        现有14名双聘院士。近50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工程);2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9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个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人6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5人10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学校领导连续五届当选山东省委委员。47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其中5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0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9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1人次入选齐鲁文化名家、齐鲁文化英才、省杰青等人才项目。50人次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称号。
  科研实力雄厚
  “十二五”以来,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999项。2012年,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2019年,成为首个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山东省省属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23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4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最高奖等。4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人文社科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50强。1个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滚动支持。主办6种学术期刊。学校获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交流合作广泛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首批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收院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单位,山东省首批“因公出国审批下沉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唯一具备“免核查邀请主体”资格的省属高校。成功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和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52所院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在韩国、肯尼亚、巴西、沙特、俄罗斯、加拿大合作建设6所孔子学院(含1所独立孔子课堂),是全国承办孔子学院数量较多的高校之一。获“孔子学院中方先进合作机构”称号。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深化改革,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收起

院校分数线

显示全部院校分数线

院校设置

      截至2014年4月,学校设有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MBA教育中心)、法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传媒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心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MTA教育中心)、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教师教育学院、历山学院(独立学院)等25个教学学院以及齐鲁文化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Ed.M教育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精细化学品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中央部委重点科研机构。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哲学
四年
哲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四年
法学
国际政治
四年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山东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MBA教育中心)
经济学
四年
经济学
金融学
四年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
法学
四年
法学
法学(知识产权)
四年
法学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学
四年
教育学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MPA教育中心)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管理学
行政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四年
管理学
城市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年
教育学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四年
教育学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汉语言
四年
文学
新闻学
四年
文学
广播电视学
四年
文学
秘书学
四年
文学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四年
文学
俄语
四年
文学
法语
四年
文学
西班牙语
四年
文学
阿拉伯语
四年
文学
日语
四年
文学
韩国语
四年
文学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四年
艺术学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四年
艺术学
舞蹈学
四年
艺术学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摄影
四年
艺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教育技术学
四年
理学
戏剧影视文学
四年
艺术学
广播电视编导
四年
艺术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年
艺术学
数字媒体艺术
四年
艺术学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工作
四年
法学
历史学
四年
历史学
世界史
四年
历史学
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统计学
四年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应用物理学
四年
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
四年
理学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年
工学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
四年
理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四年
理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四年
理学
地理信息科学
四年
理学
环境科学
四年
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学
四年
理学
应用心理学
四年
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联网工程
四年
理学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
四年
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四年
管理学
电子商务
四年
管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MTA教育中心)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学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
物流管理
四年
管理学
旅游管理
四年
管理学
会计学
四年
管理学

专业特色

      截至2014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十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学位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22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1个。

2012年,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统计,化学、植物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2012年)中,18个学科参评,11个学科进入前50%,是山东省属高校最好成绩。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一级学科博士点:

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美术学。 

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教育学原理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分析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植物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数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文艺学、世界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省级重点学科:

艺术学、教育技术学、动物学、自然地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英语语言文学、世界经济、企业管理、信息与信号处理。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承担教育部“质量工程”全部类别项目,4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是全省最早承担“国培计划”的高校,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生物科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德育原理、社会近代史、细胞工程、中国现代文学史。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

      德育原理课程教学团队 、世界近现代史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定向山东农村基础教育的“3+1”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精品课程:

      摄影艺术、多媒体课件开发、大学英语视听、C语言程序设计、化学教学论、德育心理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近代史、中西艺术比较、动物学、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实验、大学数学、文学概论、美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中学物理教学法、近代物理实验、传感器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译原理等。

      省级教学团队:

      植物生物学教学团队、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软件服务外包及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等。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