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填报 >  院校大全  >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学校概况

  • 浙江
    所在省份
  • 杭州市
    所在城市
  • 1953
    创建时间
  • 20000
    学生人数
  • 10
    硕士点
  • 3
    博士点
  • 公办
    办学
  • 30:70
    男女比例
学校电话:0571-86613520 学校官网

学校介绍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滨江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开启两校区办学模式。学校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
   学校下设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杭州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  
显示全部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滨江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开启两校区办学模式。学校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
   学校下设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杭州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创新创业学院等,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附属杭州市中医院。
   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学校现有博士学位点覆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覆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包括中医博士与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中药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药学硕士9个专业学位类别。建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硕博士研究生3700余人、学历留学生800余人。
   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自主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名中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现有在职教职工(校本部)1350余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3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设了中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药学等医类及相关本科专业32个,其中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等8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曾先后两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
   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中药学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3个、B类6个。建有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及国家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科创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Clinical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简称CCMP)《浙江临床医学》3种学术期刊,CCMP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学校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与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以及浙江省国贸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升级转型,服务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先后与美国、英国、捷克、日本等4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20多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以色列、白俄罗斯、新西兰建有海外中医药中心。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
   进入新发展阶段,学校将秉承“求本远志”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理念,倡导“求真、求实”的校风,弘扬“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的精神,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以上数据更新至2022年3月) 收起

院校分数线

显示全部院校分数线

院校设置

截至2014年5月,学校下设12个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有26个本科专业。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


      直属附属医院:

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省东方医院 )
      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省新华医院)
      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省中山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业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开办时间
学制
授予学位
医学
中医学
1959
5
医学
2000
7
针灸推拿学
1986
5
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2005
5
医学
临床医学
2000
5
医学
口腔医学
2004
5
医学
预防医学
2013
5
医学
中药学
1994
4
理学
药学
2001
4
理学
药物制剂
2000
4
理学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2011
4
理学
护理学
2000
4
理学
医学检验技术
2002
4
理学
康复治疗学
2003
4
理学
卫生检验与检疫
2013
4
理学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2002
4
理学
理学
生物科学
2000
4
理学
生物技术
2004
4
理学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1
4
理学
制药工程
2004
4
工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2
4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003
4
工学
生物工程
2003
4
工学
医学信息工程
2012
4
工学
管理学
市场营销
2002
4
管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
2000
4
管理学
文学
英语
2003
4
文学

专业特色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其中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14个,覆盖中医、中药2个一级学科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二级学科;硕士点49个,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6个一级学科和生物化工二级学科,以及自主设置的听力学、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中医药信息学、中药市场营销、中医药生物工程学、实验动物与比较药理和口腔修复重建医学等7个目录外硕士点;具有临床医学(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临床医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重点学科:

类别
名称
批准单位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教育部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省教育厅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中药学
省教育厅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省教育厅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针灸推拿学
省教育厅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脾胃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金匮要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诊断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药药剂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针灸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血液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肿瘤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痹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骨伤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肺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省级重点学科A类
动物学
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学科B类
中医骨伤科学
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学科B类
中西医结合基础
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学科B类
中医诊断学
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学科B类
中药资源学
省医学重点学科
医学实验动物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心血管)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药实验动物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诊断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方剂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药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脑病)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针灸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推拿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药资源工程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骨伤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儿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省卫生厅

      截至2013年,学校有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浙江省重点专业8个、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6个,中医学、中药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精品课程4门、浙江省精品课程22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中药学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护理学
      省级重点专业: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中药学 生物工程
药物制剂 护理学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生物科学
       省级优势专业: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中药学
护理学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生物工程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临床听力学与仿真耳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精品课程:
《金匮要略》 范永升 基础医学院 《方剂学》 连建伟 基础医学院 《推拿手法学》 范炳华 第三临床医学院 《中医伤科学》童培建 第一临床医学院
  •         省级精品课程:
《药用植物学》 熊耀康 药学院 《中医护理学》 孙秋华 护理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黄文秀管理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 李如辉 图书馆 《妇产科学》 吕玲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医儿科学》 董勤 第一临床医学院
《针灸学》 陈华德 第三临床医学院 《中医诊断学》 龚一萍 基础医学院 《中药药理学》 俞丽霞 药学院
《护理学基础》 马小琴 护理学院 《刺法灸法学》 方剑乔 第三临床医学院 《推拿治疗学》 谢远军 第三临床医学院
《医药人力资源管理》 王悦 管理学院 《大学英语》 王晓林 外国语学院 《中医美容学》 张理梅 第三临床医学院
《中医骨病学》 卢建华 第一临床医学院 《生化工程》 万海同 生物工程学院 《综合英语》 董敏华 外国语学院
《中药药剂学》 李范珠 药学院 《医学影像学》 许茂盛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药鉴定学》 黄真 药学院
《急危重症护理学》 许虹 护理学院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